糖尿病患者 Kelly Bennet 在希望之城成功接受了胰島細胞移植手術,從此不再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
“我還記得小時候看它的情景。” Kelly Bennett 回憶道,她想起了每年元旦在加州帕薩迪納舉辦的“玫瑰碗大游行”。Bennett 曾先后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州、弗吉尼亞州、俄克拉荷馬州和亞利桑那州等多個地方長大,而她對于游行活動的激動之情,則大多來自于電視屏幕,與數百萬觀眾一同遠程感受那份震撼。
然而,在即將到來的1月1日,這位 52 歲的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擁有兩名在讀大學生的單親媽媽——Bennett,將迎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親身體驗這一盛大的慶典。她將乘坐希望之城的花車(名為“希望的美好時光”),與徹底改變她人生的醫生 Fouad R. Kandeel 醫學博士并肩同行,而這也是 Kandeel 醫生首次參加游行活動。
患者 Kelly Bennet
對此,Bennett 表示:“這是一種榮譽,我感到非常激動。那將會是一次超現實的體驗,我想要細細品味這一刻。”
Kandeel 博士是糖尿病與代謝研究 Arthur D. Riggs 杰出教授,讓自六歲起便罹患 I 型糖尿病的 Bennett 得以擺脫每日注射胰島素的困擾。
Bennett 參與了一項臨床試驗,該試驗通過合成胃泌素輔助胰島細胞移植,這是一項旨在替代被I型糖尿病破壞的關鍵胰島素產生細胞的革命性療法。“Bennett 的表現極為出色。” Kandeel 博士說道,并補充說,盡管這不是一種根治方法,但移植的細胞很可能在數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持續發揮作用。“我的第一位病人在 2004 年就接受了移植,至今仍無需注射胰島素。”他說道。
Bennett 依稀記得,在堪薩斯州威奇托讀小學一年級時,她突然生了一場病,癥狀看似流感。“我爸媽當時完全摸不著頭腦,”她回憶道。不久后,“我醒來卻找不到衛生間,周圍的一切都讓我無法理解。”這讓她的父母驚慌不已,連忙將 Bennett 送往醫院。醫生診斷出她患上了I型糖尿病,特別是當血糖水平降至危險低點時,會出現定向障礙等典型癥狀。
Kandeel 博士解釋道:“大腦需要葡萄糖來供能,當大腦的糖分供應不足時,就會出問題。人們會變得困惑,甚至易怒。”低血糖還會加速心跳,導致出汗、頭暈,甚至引發抽搐。
有些人(Bennett 認為自己也屬于這類)——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低血糖,尤其是在夜間,醒來時身體嚴重失衡,無法正常活動,比如找衛生間都成了難題。Bennett 的母親常常半夜叫醒她,檢查她的血糖。上大學時,Bennett 還記得自己每天早晨都會睡過頭,連鬧鐘響了都渾然不覺,累得根本起不來。
最終,Bennett 掌握了如何管理自己的I型糖尿病。當可穿戴式血糖監測設備面世時,她率先使用了這一設備。“我一直都得到了非常出色的糖尿病護理。” 她說道,對此她毫無怨言。
除了一個例外。
她討厭每天依賴胰島素,于是潛心研究,四處打聽能幫上忙的東西。一個 Facebook 小組向她推薦了幾項臨床試驗,但大多都拒絕了她。直到她發現了希望之城,一個她此前全然不知的地方。
參加胰島細胞移植試驗
胰島細胞移植是從捐贈者胰腺中提取能夠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并將這些細胞植入患者肝臟中(相較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受損的胰腺,肝臟被視為更佳的移植部位)。如果這些細胞成功移植并在新宿主體內開始分泌胰島素,那么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將會減少,甚至可能完全消失。
從 1980 年開始的早期嘗試結果不一。2000 年后,情況有所改善,艾伯塔大學埃德蒙頓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設計出了改進方案,要求使用特定的免疫抑制藥物,并平均連續進行兩次移植手術,以達成預期效果。
Fouad R. Kandeel
M.D., Ph.D.
Kandeel 博士的研究旨在通過單次移植手術便消除患者對胰島素的依賴。但這絕非易事。他說:“首先,每公斤體重需要移植大約一萬個小胰島,這可能需要進行兩到三次手術。此外,炎癥還可能導致一半的植入細胞死亡。”
那么,如何在增殖胰島細胞的同時有效預防炎癥呢?Kandeel 博士認為,胃泌素或許就是問題的答案。
在胎兒的發育過程中,胰腺會自然分泌胃泌素這種激素,助力關鍵胰島細胞的生成。而一旦胎兒降生,胃泌素便會離開胰腺,轉移到胃部,承擔起調節胃酸分泌的重任。
將胃泌素融入移植過程,不僅能夠促進胰島的分泌,還能減輕炎癥,為移植細胞提供保護,從而提升細胞的存活率。為了確保胃泌素的穩定供應,“我們決定在實驗室中合成它。” Kandeel 博士說道。
Bennett 滿懷激動之情加入了自 2019 年起便持續進行的這項試驗,并非常高興地見到了在希望之城醫院擁有 30多年工作經驗的 Kandeel 博士。“他真的太棒了,”她回憶道,“一個開朗樂觀的人,總是笑容滿面,充滿激情,全心全意地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們。他真是一位和藹可親、令人敬佩的人。”
為了移植手術,Bennett 在一個月內每天接受了兩次胃泌素注射。隨后,在 2023 年 9 月 11 日,她在清醒的鎮靜狀態下接受了 20 分鐘的手術。效果立竿見影。短短一周內,她便不再需要胰島素。一年多過去了,她依然無需注射胰島素。雖然她仍需細心監控飲食,繼續服用三種免疫抑制劑,以及保肝和降壓藥物,但每日注射胰島素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其他參與試驗的患者也取得了相似的顯著成效。《糖尿病》期刊(由美國糖尿病協會出版)的一篇報道指出:“在移植前使用胃泌素,能夠讓胰島素更快地被身體吸收,同時大幅度減少胰島素的使用量,并且在單次胰島移植(劑量不到常規目標劑量的一半)后,超過一半的患者就不再需要依賴胰島素了。這是一次全方位的成功。”
然而,Kandeel 博士認為仍有提升的空間,他正在探索多種方法,其中包括尋找比肝臟毒性更低的植入部位。目前有兩個備選方案:腹壁和網膜(即包圍胃和其他腹部器官的薄膜)。
其他正在探討的方案還包括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預防移植細胞的排斥反應,從而降低對免疫抑制劑的依賴。此外,從干細胞中培育胰島細胞也已成為可能,這一方法已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了成功。科研人員正在研發更為先進的成像系統,以便更清晰地觀測胰島細胞。同時,他們還在致力于研發一種長效胃泌素,以實現每周一次給藥,而非每日兩次。
現在,Kandeel 博士十分期待 Bennett 能夠加入希望之城的慶祝隊伍。他說道:“我想祝賀她所取得的成功。” 同時他還稱贊了她那強大的干勁和不懈的努力。“她真的做得特別好。”
他希望在這次活動中能夠見到其他病人,這將是讓他們感到開心的再次相聚。“事實上,他們的表現非常優秀,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你的生活里。我們長時間地照顧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
Bennett 說她感到“無比幸福”,并且也想對 Kandeel 博士傳達一份心意。
1、本網站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文責作者自負。
2、本網站鄭重提醒訪問者:請在轉載有關文章時務必尊重該文章的版權、著作權;
3、如果您發現有您未署名的文章,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關處理。
4、如果您發現您的相關信息或資料在此轉載并且覺得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來函 3258500132@qq.com 通知我們,我們將在 第一時間進行更改或者刪除。
5、任何人在本站發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并且請文明用語,否則后果由發表者自行承擔。